一、HashMap是什么

相信阅读过HashMap源码的小伙们都知道,HashMap实现了Map接口,Map就是用于存储键值对(k,v)的集合类,而HaspMap是针对k,v 来进行的一些列操作,并且HashMap 在1.8以后加入了红黑树数据结构来便于我们的数据检索操作

image-20221029135753298

HashMap继承树结构

image-20221029142613209

HashMap特性总结

1.HashMap 是以 key-val对的方式来存储数据。

2.key不能重复,但是是值可以重复,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。
3.如果添加相同的key,则会覆盖原来的key-val等同于修改。
4.与HashSet一样,不保证映射的顺序,因为底层是以hash表的方式来存储的。
4.HashMap没有实现同步,因此是线程不安全的。

二、HashMap五个参数

1.初始容量

在java8的官方描述中说:容量是哈希表中的桶数,也就是在new一个HashMap的时候的初始容量

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= 1 << 4; // aka 16

2.负载因子

负载因子,负载因子表示的是一个散列表空间的使用程度,负载因子越大链表也就越大,链表越大
索引效率也就会大大降低 有一个公式 initailCapacity*loadFactor=HashMap的容量。

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= 0.75f;

3.最大容量

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= 1 << 30;

4.树化阈值

该值定义了树化标准 具体解释在下面的put中文提到

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= 8;

三、HashMap三个构造函数

此构造函数 可以自定义构建 HashMap的初始容量 和 负载因子

public HashMap(int initialCapacity, float loadFactor) {
    // 如果 initialCapacity(初始容量)小于0 抛出异常
    if (initialCapacity < 0)
      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Illegal initial capacity: "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itialCapacity);
    // 如果 initialCapacity(初始容量)大于 最大容量 把最大容量赋值给初始容量
    // 在HashMap的官方文档中提到 初始容量不得大于 最大容量
    if (initialCapacity > MAXIMUM_CAPACITY)
        initialCapacity = MAXIMUM_CAPACITY;
    // 负载因子 不得为空
    if (loadFactor <= 0 || Float.isNaN(loadFactor))
      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Illegal load factor: "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adFactor);
    this.loadFactor = loadFactor;
    this.threshold = tableSizeFor(initialCapacity);
}

默认构造函数 指定默认的负载因子

public HashMap() {
    this.loadFactor = DEFAULT_LOAD_FACTOR; // all other fields defaulted
}

构造器放入一个HashMap直接初始化。

public HashMap(Map<? extends K, ? extends V> m) {
    this.loadFactor = DEFAULT_LOAD_FACTOR;
    putMapEntries(m, false);
}

四、put方法源码解析

public V put(K key, V value) {
    //  这里面 提供了一个hash()方法 这个方法的一个主要作用 就是计算出当前KEY的hash值

    return putVal(hash(key), key, value, false, true);
}

// hash 寻址 
static final int hash(Object key) {
    int h;
    // 将我们的hash值右移16位 减少hash冲突
    // 即使高位为0,异或特性: 0 异或任何数 都为任何数它本身 ,那就是返回key.hashCode() ,不会影响它本身
    return (key == null) ? 0 : (h = key.hashCode()) ^ (h >>> 16);
}

put数据的幕后功臣putVal,在下面的过程中 我会 逐行为大家讲解 每一行代码的意思 以及作用

final V putVal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boolean onlyIfAbsent,
               boolean evict) {
    Node<K,V>[] tab; Node<K,V> p; int n, i;
    // 判断我们当前table 是否为空 若为空 调用我们的resize()进行初始化
    // 当然resize()也是我们的扩容方法
    // 注 : 频繁的resize() 势必会影响我们的HashMap的一个性能
    if ((tab = table) == null || (n = tab.length) == 0)
        n = (tab = resize()).length;
    // 如果通过hash算出来的数组节点为null 就new一个节点  把该值存放进去 
    // 如果不为空 就走下面的 else 放入链表
    if ((p = tab[i = (n - 1) & hash]) == null)
        tab[i]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    else {
    // 链表操作
        Node<K,V> e; K k;
        // 判断 hash 算出的节点不为空 
        // 判断该节点与我们的key 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 就获取该节点
        if (p.hash == hash &&
            ((k = p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            e = p;
        // 如果不容 判断 该节点 是否 为 TreeNode  即 红黑树
        // 否则
        else if (p instanceof TreeNode)
        // 如果为树 就以树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
            e = ((TreeNode<K,V>)p).putTreeVal(this, tab, hash, key, value);
        else {

            for (int binCount = 0; ; ++binCount) {
                if ((e = p.next) =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   // 如果是链表的,以key-value插到链表尾
                   // 插入尾部避免hash冲突造成死循环
                    p.next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                    // 节点 到达 阈值 进行树化
                    if (binCount >= TREEIFY_THRESHOLD - 1) // -1 for 1s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 树化方法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并不一定 到达 阈值 就会树化 具体在 树化方法中 会对节点大小进行判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reeifyBin(tab, hash);
    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// 判断 节点key 与我们要 插入的key 是否相等
                if (e.hash == hash &&
                    ((k = e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                    // 相等 跳出循环 执行 替换操作
    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    p = e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 如果 e 不等于 null 就证明 我们即将插入的key 与 我们节点中的key相等
        // 注: 这里也就是 hashMap 中 不管插入多少 都会 用新值 替换旧值得 关键代码
        if (e != null) { //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
            // 记录我们旧的value 值
            V oldValue = e.value;
            if (!onlyIfAbsent || oldValue == null)
                // 新的vale值 替换
                e.value = value;
               // 回调
            afterNodeAccess(e);
            // 返回旧的值
            return oldValue;
        }
    }
    ++modCount;
    //  实际大小 大于 阈值 就扩容
    if (++size > threshold)
        resize();
    afterNodeInsertion(evict);
    return null;
}

1.首先获取Node数组table对象和长度,若table为null或长度为0,则调用resize()扩容方法获取table最新对象,并通过此对象获取长度大小

2.判定数组中指定索引下的节点是否为Null,若为Null 则new出一个单向链表赋给table中索引下的这个节点

3.若判定不为Null,我们的判断再做分支

3.1 首先对hash和key进行匹配,若判定成功直接赋予e

3.2 若匹配判定失败,则进行类型匹配是否为TreeNode 若判定成功则在红黑树中查找符合条件的节点并将其回传赋给e

3.3 若以上判定全部失败则进行最后操作,向单向链表中添加数据若单向链表的长度大于等于8,则可能将其转为红黑树保存,记录下一个节点,对e进行判定若成功则返回旧值

4.最后判定数组大小需不需要扩容

五、treeifyBin 树化方法

final void treeifyBin(Node<K,V>[] tab, int hash) {
    int n, index; Node<K,V> e;
    // 判断数组 是否为空 以及 容量 是否大于 我们的 阈值容量 MIN_TREEIFY_CAPACITY=64
    if (tab == null || (n = tab.length) < MIN_TREEIFY_CAPACITY)
        // 扩容方法
        resize();
        // 否则 就 树化
    else if ((e = tab[index = (n - 1) & hash]) != null) {
        TreeNode<K,V> hd = null, tl = null;
        do {
        //	 node 转为 TreeNode
            TreeNode<K,V> p = replacementTreeNode(e, null);
            if (tl == null)
                hd = p;
    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    p.prev = tl;
                tl.next = p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tl = p;
        } while ((e = e.next) != null);
        if ((tab[index] = hd) != null)
            hd.treeify(tab);
    }
}

六、resize 扩容方法

//重新设置table大小/扩容 并返回扩容的Node数组即HashMap的最新数据
final Node<K,V>[] resize() {
    Node<K,V>[] oldTab = table; //table赋予oldTab作为扩充前的table数据
    int oldCap = (oldTab == null) ? 0 : oldTab.length; 
    int oldThr = threshold;
    int newCap, newThr = 0;
    if (oldCap > 0) {
         //判定数组是否已达到极限大小,若判定成功将不再扩容,直接将老表返回
        if (oldCap >= MAXIMUM_CAPACITY) {
            threshold = Integer.MAX_VALUE;
            return oldTab;
        }
         //若新表大小(oldCap*2)小于数组极限大小 并且 老表大于等于数组初始化大小
        else if ((newCap = oldCap << 1) < MAXIMUM_CAPACITY &&
                 oldCap >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
            //旧数组大小oldThr 经二进制运算向左位移1个位置 即 oldThr*2当作新数组的大小
            newThr = oldThr << 1; // double threshold
    }
     //若老表中下次扩容大小oldThr大于0
    else if (oldThr > 0)
        newCap = oldThr;  //将oldThr赋予控制新表大小的newCap
    else { //若其他情况则将获取初始默认大小
        newCap 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;
        newThr = (int)(DEFAULT_LOAD_FACTOR *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;
    }
    //若新表的下表下一次扩容大小为0
    if (newThr == 0) {  
        float ft = (float)newCap * loadFactor;  //通过新表大小*负载因子获取
        newThr = (newCap < MAXIMUM_CAPACITY && ft < (float)MAXIMUM_CAPACITY ?
                  (int)ft : Integer.MAX_VALUE);
    }
    threshold = newThr; //下次扩容的大小
    @SuppressWarnings({"rawtypes","unchecked"})
        Node<K,V>[] newTab = (Node<K,V>[])new Node[newCap];
    table = newTab; //将当前表赋予table
    if (oldTab != null) { //若oldTab中有值需要通过循环将oldTab中的值保存到新表中
        for (int j = 0; j < oldCap; ++j) {
            Node<K,V> e;
            if ((e = oldTab[j]) != null) {//获取老表中第j个元素 赋予e
                oldTab[j] = null; //并将老表中的元素数据置Null
                if (e.next == null) //若此判定成立 则代表e的下面没有节点了
                    newTab[e.hash & (newCap - 1)] = e; //将e直接存于新表的指定位置
                else if (e instanceof TreeNode)  //若e是TreeNode类型
                    //分割树,将新表和旧表分割成两个树,并判断索引处节点的长度是否需要转换成红黑树放入新表存储
                    ((TreeNode<K,V>)e).split(this, newTab, j, oldCap);
                else { // preserve order
                    Node<K,V> loHead = null, loTail = null; //存储与旧索引的相同的节点
                    Node<K,V> hiHead = null, hiTail = null; //存储与新索引相同的节点
                    Node<K,V> next;
                    //通过Do循环 获取新旧索引的节点
                    do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xt = e.next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f ((e.hash & oldCap) == 0)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f (loTail == null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Head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Tail.next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Tail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f (hiTail == null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Head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Tail.next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Tail = e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} while ((e = next) != null);
                    //通过判定将旧数据和新数据存储到新表指定的位置
                    if (loTail !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Tail.next = null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Tab[j] = loHead;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if (hiTail !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Tail.next = null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Tab[j + oldCap] = hiHead;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//返回新表
    return newTab;
}

1.判定数组是否已达到极限大小,若判定成功将不再扩容,直接将老表返回

2.若新表大小(oldCap2)小于数组极限大小&老表大于等于数组初始化大小 判定成功则 旧数组大小oldThr 经二进制运算向左位移1个位置 即 oldThr2当作新数组的大小

2.1. 若[2]的判定不成功,则继续判定 oldThr (代表 老表的下一次扩容量)大于0,若判定成功 则将oldThr赋给newCap作为新表 的容量

2.2 若 [2] 和[2.1]判定都失败,则走默认赋值 代表 表为初次创建

3.确定下一次表的扩容量, 将新表赋予当前表

4.通过for循环将老表中数值存入扩容后的新表中

4.1 获取旧表中指定索引下的Node对象 赋予e 并将旧表中的索引位置数据置空

4.2 若e的下面没有其他节点则将e直接赋到新表中的索引位置

4.3 若e的类型为TreeNode红黑树类型

4.3.1 分割树,将新表和旧表分割成两个树,并判断索引处节点的长度是否需要转换成红黑树放入新表存储

4.3.2 通过Do循环 不断获取新旧索引的节点

4.3.3 通过判定将旧数据和新数据存储到新表指定的位置

门限值等于(负载因子)x(容量),如果构建 HashMap 的时候没有指定它们,那么就是依据相应的默认常量值。
门限通常是以倍数进行调整 (newThr = oldThr << 1),我前面提到,根据 putVal 中的逻辑,当元素个数超过门限大小时,则调整 Map 大小。
扩容后,需要将老的数组中的元素重新放置到新的数组,这是扩容的一个主要开销来源。

七、面试问题

1、拉链法导致的链表过深问题为什么不用二叉查找树代替,而选择红黑树?为什么不一直使用红黑树?

之所以选择红黑树是为了解决二叉查找树的缺陷,二叉查找树在特殊情况下会变成一条线性结构(这就跟原来使用链表结构一样了,造成很深的问题),遍历查找会非常慢。而红黑树在插入新数据后可能需要通过左旋,右旋、变色这些操作来保持平衡,引入红黑树就是为了查找数据快,解决链表查询深度的问题,我们知道红黑树属于平衡二叉树,但是为了保持“平衡”是需要付出代价的,但是该代价所损耗的资源要比遍历线性链表要少,所以当长度大于8的时候,会使用红黑树,如果链表长度很短的话,根本不需要引入红黑树,引入反而会慢。

2、说说你对红黑树的见解?

1、每个节点非红即黑

2、根节点总是黑色的

3、如果节点是红色的,则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的(反之不一定)

4、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(NIL节点)

5、从根节点到叶节点或空子节点的每条路径,必须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(即相同的黑色高度)